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政策經濟分析專題討論
Seminar on Economic Analysis of Social Policy 
開課學期
104-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蔡貞慧 
課號
SW8009 
課程識別碼
330 D25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社114 
備註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博士班
總人數上限: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2easp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社工系博士班選修課,旨在以經濟學為分析工具,檢驗福利國家中衛生照護、教育、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稅式支出等政策的效率﹙efficiency﹚與公平性﹙equity﹚,福利﹙welfare﹚測量等議題。課程內容主要在透過相關理論背景之講述、實證研究或社會福利方案、政策之討論及要求學生運用經濟分析工具做專題報告等方式來達成課程目標。由於同學不一定修過經濟學,這門課程先安排幾週相關理論背景之講述,包括基本經濟學語言的介紹、國家主導社會福利的理由與效果,包括解決市場失靈、降低風險、行為改變等;然後安排幾週介紹社會福利政策中常見的測量議題,例如貧窮、不均、所得分配和歸宿分析等;最後介紹幾個經濟分析工具:成本效益分析、差異中的差異、個體模擬分析,並且要求學生以成本效益分析為主要分析架構,進行政策或方案的專題報告。 

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在訓練對社會福利制度分析或政策評估有興趣的學生,增加其經濟學的視野,認識福利經濟學的基本範疇,接觸社會福利經濟分析的文獻,學習採用文獻分析和量化分析方式達到精進社會政策分析的能力。本課程核心能力建構:C.價值倫理;F.批判思考與探究;(本課程主題是政策分析但未著眼於跨國比較);H.問題分析與獨立研究; 
課程要求
(1) 上課前應完成每一週指定閱讀和作業。(2) 學生應主動參與上課時的分享與討論,同時關心社會福利相關時事,並對跨領域的知識抱持開放的態度。(3) 一方面尊重彼此的價值偏好和個別差異性,另方面也以開放的態度接受每一種價值偏好都可能有一個相抗衡的價值值得我們省思。(4) 老師應公平、公正給予學生學習回饋,也尊重學生給予的課堂回饋。(5) 對於課堂的個別或共同需求,歡迎隨時向老師提出討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詳見每週上綱 
參考書目
一、主要教材
Barr, N. (2012). The Economics of the Welfare State (4th ed.).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ramlich, E. M. 2nd ed. (1990). A Guide to Benefit-Cost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issued by Waveland Press in 1998]
Rosen, H. S., & Gayer, T.著,李秉正譯(2009),財政學(中譯第三版),台北:麥格
羅•希爾;雙葉總經銷。

二、選讀教材
Glennerster, H. 2nd ed. (2009). Understanding the Finance of Welfare: What
Welfare Costs and How to Pay for It.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Shah, A. (2005). Public Expenditure Analysi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Weimer, D. L., & A. R. Vining著,陳恆鈞、蔣麗君、韓家瑩、候淑嫣、周劭彥譯
(2004),最新政策分析:概念與實踐,臺北:韋伯。
Folbre, N.著,許慧如譯(2002):心經濟•愛無價。臺北市:新新聞。
Hazlitt, H.著,羅耀宗譯(2005):一課經濟學。台北:經濟新潮社。
Miller, R. L., Benjamin D. K., et al.著,徐仁輝、袁孝平譯(2010):公共議題經濟
學。臺北市:智勝文化。

三、參考教材
Prigoff, A. (2000). Economics for Social Workers. US: Wadsworth.
蔡宏昭(2004):社會福利經濟分析。台北:揚智。

四、延伸閱讀
Citro, C. F. and R. T. Michael (1995). Measuring Poverty: A New Approach.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Haveman, R. H., & Margolis, J. (1983). Public Expenditure and Policy Analysi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Jefferson, P. N. ed. (2012).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Povert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sner, P. G. (2003). The Economics of Social Policy. UK: Edward Elgar.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參與及小作業 
50% 
除應準時出席上課外,並應事先閱讀每週指定教材(或部分單元的分配選讀),並繳交摘要與心得、提問,以便深入討論。 
2. 
專題報告 
50% 
包括期中outline,期末口頭報告和書面報告。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課程簡介 
第2週
2/29  國定假日 
第3週
3/07  用經濟學角度看公共事務:入門 
第4週
3/14  用經濟學角度看社會福利政策 
第5週
3/21  國家干預的經濟基礎:效率 
第6週
3/28  福利國家的功能:降低風險 
第7週
4/04  國定假日 
第8週
4/11  社會福利效果:誘因與反誘因 
第9週
4/18  成本效益分析I:概念 
第10週
4/25  成本效益分析II:操作 
第11週
5/02  成本效益分析III:實證 
第12週
5/09  貧窮測量 
第13週
5/16  所得分配測量 
第14週
5/23  賦稅歸宿分析 
第15週
5/30  差異中的差異(difference in difference)、個體模擬分析(microsimulation) 
第16週
6/06  口頭專題報告與討論 
第17週
6/13  口頭專題報告與討論 
第18週
6/20  期末考週,繳交期末專題報告